
客服:
技术:
QQ:
地址:
邮箱:
尊龙凯时app
1962年,《大众电影》创办了“大众电影百花奖”,这是新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电影评奖。
1979年1月,杂志复刊,创刊号封面采用前苏联进口影片《团的儿子》中的小英雄凡尼亚的剧照。
1980年,《大众电影》走向最辉煌的时期。单期杂志印量一度高达947万册。
2011年5月,《大众电影》杂志社时任社长胡子光坦言,《大众电影》印量下滑到只有3万册。杂志面临停刊危机。
2011年5月,经典老牌电影杂志《大众电影》,被爆现状堪忧,甚至传出即将“停刊”的消息。3年过去了,这本已走过64年历程的《大众电影》,近日再次走进人们的视线日,《大众电影》全新改版记者会在北京召开,宣称万达集团介入,与中国电影家协会共同合办改版后的《大众电影》。于是,《大众电影》重回读者视线,销量迅速跻身行业第一。
记者日前来到成都蜀都大道与东顺城中街交会处的报刊亭,报亭老板赵先生告诉记者,最新一期的《大众电影》还“在路上”,15日才能到。对于改版后的《大众电影》,赵先生并不乐观,“买的人不多”。
雕栏玉砌应犹在,只是朱颜改。五彩基金秘书长、前峨影厂美工张骏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:“《大众电影》在上世纪80年代是中国最潮的杂志,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每期的封面都是当红女星,很多年轻人当时还根据明星照片,依葫芦画瓢地打扮自己,说它是中国时尚第一刊,不为过。”
我国第一本有“”概念的杂志,首推《大众电影》。1979年1月20日,《大众电影》复刊,主编是著名编剧林杉,定价0.3元,印数50万册。二三十人挤在借来的三四间办公室里,分成影讯组、评论组、读者来信组、美编组,还有两个摄影记者,其中一个主要任务就是给女星拍生活照登封面。
刚刚脱掉灰衣服蓝衣服的人们太需要美丽了。这本经常被错读为《大象电影》、《大家电影》、《大泉电影》的杂志,伴着美人封面和郭沫若题写的行书刊名,迅速热销全国。1979年5月,陈冲首次登上《大众电影》封面,相关文字说明是“上海电影制片厂青年演员陈冲”—直接刊登演员的生活照而非剧照,这是《大众电影》的首次吃螃蟹,当时俗称陈冲这种类型的照片为“美人头”。
陈冲之后,刘晓庆、潘虹、斯琴高娃、张瑜、李秀明、史可等当时红极一时的女明星都成为《大众电影》上的“美人头”,曾引领了一代人的潮流风尚。
《大众电影》作为当年中国最有影响的电影杂志,谁要是上了封底或封面,一定是当时的红星。细数《大众电影》最钟爱的女星,首推刘晓庆。从1979年到1999年的20年间,刘晓庆先后9次上过封面或封底,成为那个年代的风云人物。刘晓庆曾对记者很感慨地说:“那个年代,传播电影的各种信息,几乎全靠《大众电影》。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,中国电影欣欣向荣,能上《大众电影》封面,那是很大的荣誉呢。”
封面人物“阴盛阳衰”的状况在上世纪80年代非常明显,只有少数港台地区男演员登上过封面,如周润发、成龙、齐秦、尊龙等。
不过,新改版的《大众电影》仿佛要打破女星主宰封面的传统,从1月起至今,新改版的杂志出到了第6期。改版首期封面以葛优打头阵,此后为倪妮、陈思诚、莱昂纳多、赵薇,最近一期的为“影帝”廖凡,男女比例逐渐平均。
在万达提供的新改版的《大众电影》杂志简介资料中,记者看到,与以往的杂志不一样的是,改版后的《大众电影》设立了“速览”、“电影”、“人物”、“专题”、“生活”等版块,内容上也更贴近热点,显得年轻了一些。
如今不再缺乏“钱”的《大众电影》杂志,能否重焕青春呢?记者专访了《大众电影》新任副社长、北京万达电影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廖敏。
廖敏信心满满地对记者表示:“今天纸媒面临巨大挑战。就我个人的理解,《大众电影》是一个传媒品牌,纸质出版仍然会是我们的重要产品形式,但不是唯一介质。全新定位的《大众电影》从内容到产品形式,都对团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。”
中国第一代明星摄影师周雁鸣,曾任《大众电影》杂志专职摄影师30多年。周雁鸣告诉记者:“万达参与创办《大众电影》挺好的,我作为老员工,对这本杂志近几年关注度和办刊质量下滑,感到痛心,换个班底来做,积极摸索,说不定能弄好。”
著名影评人、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、《青年电影手册》主编程青松认为,不管是谁来主办这个杂志,纸质电影杂志的未来,都不容乐观,“用明星做封面,早已经被时尚杂志学去了,那些杂志找明星拍封面大片,比电影杂志的明星封面更精致,也更舍得花费成本”。
在前不久的杂志改版发布会上,年轻电影人陈思诚也成为封面人物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,陈思诚也说:“它早已经不再是一本单纯的娱乐刊物,而是记载了中国电影史的变迁,值得所有电影人回忆和珍惜。”据华西都市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