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客服:
技术:
QQ:
地址:
邮箱:
尊龙凯时-人生就是博&
读毕飞宇的短篇,会感到特别痛快。字里行间,那样酣畅淋漓,那样直指人心与人性。读完了,内心里却常常会感到一种隐隐的疼痛。这疼痛,也许就是作家所描绘的热闹人生背后的“苍凉底色”,是人性与人生中的诸多无奈与困境。
困境之一,就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,所引发的种种不适应。《生活在天上》,通过一个乡下养蚕的老太太来到城市里儿子家生活的故事,把这种不适应作了生动的描摹与放大。看起来,“蚕婆婆”似乎只是一个极端的例子,但是,面对着扑面而来的现代化与城市化的进程,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里,其实谁没有隐藏着一个“蚕婆婆”呢?那种焦虑与不安,那种没有根须的,远离泥土的,看似喧嚣与热闹的生活,其实让许多人都悄悄地得了病——“现代城市病”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农业社会的乡村生活着实让人怀恋,“乡愁”也绝不是无病的,它就是发自许多人内心深处的呼唤。
蚕婆婆终于要被大儿子接到城里来了。这在小镇里几乎成了特大新闻,人们都来争相一睹将要过上城市生活的蚕婆婆的风采。“蚕婆婆被这么多的眼睛盯着,幸福得近乎难为情,有点像刚刚嫁到断桥镇的那一天。”飘飘忽忽的,儿子的桑塔纳轿车将蚕婆婆拉到了城里,乘着电梯,蚕婆婆扶摇直上,来到了第29层儿子的家。她“抻长了脖子朝屋内看,满屋子崭新的颜色,满屋子崭新的反光,又气派又漂亮,就是没有家的样子。”“蚕婆婆走上阳台,拉开铝合金窗门,打算透透气。她低下头,一不留神却发现大地从她的生活里消失了,整个人都悬了起来。”她大声地说:“儿,你不是住在城里吗?怎么住到天上来了?”儿子却笑答:“不住到天上怎么低头看人?”
这就是蚕婆婆的儿子,自认为已将城市生活把玩于股掌之下。他傲慢,随心所欲,玩世不恭,对许多事情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。离婚之后,他对婚姻变得再无信心。用他的话说:“结婚是什么?就是找个人来平分你的钱,生孩子是什么?就是捣鼓个小孩来平分你余下来的那一半钱。”生活对于他来说,剩下的只有一个东西真实可靠,那就是钱。所谓的城市生活,不觉中已将这个所谓成功男人的心浸染得自私而冷漠,让人不寒而栗。
而“飞”上了天的蚕婆婆并没有过上神仙般的生活,相反,她像是要生了大病。每天,她“隔着茶色玻璃守着那颗太阳。日子早就开春了,太阳在玻璃的那边,一副不知好歹的样子。哪里像在断桥镇,一天比一天鲜艳,金黄灿灿的,四周长满了麦芒,全是充沛与抖擞的劲头。太阳进了城真的就不行了,除了在天上弄弄白昼黑夜,别的也没什么兴趣。”在蚕婆婆的眼中,所谓的繁华都市黯淡无光,一点生气也没有。
惟有对母亲,蚕婆婆的儿子——这个冷漠男人的心中还保存着一份温情。他别出心裁,想让母亲在29层的高楼里再过上养蚕的生活。为此,他不惜成本,不计代价,为母亲买来了蚕苗,还联系了郊区的一户桑农,让她定期地为蚕婆婆送上桑叶。蚕婆婆终于眉飞色舞了。她兴高采烈地养着蚕,觉得内心里被掏空的部分终于再次填满了。然而,意外还是发生了。在春蚕就要上山的四五天里,儿子却要出趟远差。蚕婆婆花了高价从农妇那里买来了许诺,这四五天的至关重要的桑叶,她说一定会送来。不料无意间,蚕婆婆却将自己锁在了门外。三天过后,儿子归来,看到母亲就睡在过道上,“面色如土,头发散乱,身边全是打蔫的桑叶和康师傅方便面。”她养的那些蚕,因为没有吃到那最后的桑叶,正在房间里挣扎着,无力地吐着丝,结着茧,无奈地完成着生命的另一种蜕变……
蚕婆婆的城市生活,就像她在城市里辛苦养育的蚕,让人从心底里生出一种悲凉。在城市里,蚕婆婆无法找到她所要的幸福;而她那个自认为在城市里生活得如鱼得水的儿子,其实也离着幸福越走越远。
生活在“天上”,幸福到底在哪里?这问题让蚕婆婆深感困惑,其实也何尝不让我们整整一代人感到焦虑与不安?在雨后春笋般森严挺立的高楼大厦里,人心何处安顿?人生如何安然与安详?这真是一个宏大的人生话题。(王小微)